回到首页
微课设计要点
2016-01-13 11:10:45   作者:互联网   点击数:11034

“微课”即微型课堂,是指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分割状或碎片状,讲授也只是针对大课堂教学上的某些疑惑所进行的教学,可见它与传统大课堂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录制好一节优秀的“微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一环。

一、处理好两种关系

正确认识“有”与“无”的关系是录制一节优秀“微课”的关键。“微课”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学生的,但作为上“微课”的教师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因为微课教学与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流程一样,有问题的提出,也有课堂活动的安排,还有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虽然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教学的有些环节也要在假设学生已完成的状态下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的答疑活动环节跳过,用过渡词假定学生已完成此环节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估点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室里可以没有学生,但教师心里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时刻预测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情景,然后在点评总结的过程中给予一一指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微课”虽没有学生参与,但切忌把“微课”与说课等同起来,两者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微课”本质上还是一节课,与常态下大课堂所不一样的只是时间短,也没有学生在场。说课则不一样,说课重点是说,说这节课怎么上或准备怎么上,但本质还不是上课。因此,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

“多”与“少”的关系也是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多”是指教学内容偏多,教学容量很大,“微课”由于时间短,大部分控制在5~10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为宜。鉴于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关系:教学内容如过多、容量过大,那时间就可能拉长,教学也就显得拖泥带水,有时还会繁杂而不着边际。但内容过少也未必能取到很精辟的效果,有些内容省略不讲、略去不写都有可能导致知识表意不清,往往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一课,如果要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进行微课录制,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克服内容过多的情况。如先讲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自由竞争,导致产品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过剩了。这样讲未免过于复杂,不如直接归纳为生产与销售产生矛盾,供大于求,这样说言简意赅,意思也表达得清楚,但如果只说经济危机的产生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因为表达的意思不是很清晰。

二、策划好切题与收尾

“微课”教学切忌与常态化课堂教学等同,尤其是在教学的切题与收尾问题上,“微课”与常态化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平时的大课堂教学中,切题往往需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围绕该节课的内容“绕圈子”“造声势”“讲排场”,而微课教学则不允许这样,因其时间的有限性,切题要迅速、不拖沓,要尽可能地把时间分配给内容讲授。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微课”的切题可以忽略不计,相反地,“微课”的切题要求还更高,要尽可能地通过一个简短的设疑营造悬念,或通过新颖的、引人入胜的画面等媒介快速进入课题。

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一课的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美国山姆大叔生病了,既咳嗽,又头痛高烧,病情非常严重,山姆大叔找来了美国大夫胡大夫,胡大夫给山姆大叔把脉后开出了药方,胡大夫认为山姆大叔是普通的感冒,无需服药,完全可以自我调理康复。然而几天过去了,山姆大叔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只得去找罗大夫。罗大夫了解了山姆大叔的病情后,开始查找病因,并指出山姆大叔的病是由于生产过多、销售不够造成的。病因查出后,罗大夫开出了什么药方呢?”这样的课堂导入应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虽然费时比较多,但相对于大课堂40多分钟来说,毕竟只是几分钟的时间,应该是值得的。但这如果用于“微课”教学就显得过于累赘和不着边际。同样也是这一节内容,“微课”不妨可以这样开门见山地导入:“192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美国,美国这只苍鹰受到这场危机的重大打击,几乎掉入地狱,美国是如何从这地狱中解脱出来的?又是谁挽救了美国,让它从一只炼狱之鹰变成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这样的切题快速而高效。

“微课”除在切题方面要迅速外,收尾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微课”的收尾也要快捷。收尾主要是总结“微课”,其总结得好,可以使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收尾快捷,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干脆利落,如讲授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专题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后,教师可以这样收尾:“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并不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历史学习需要回味咀嚼,如果不回味咀嚼,接受历史的馈赠,那学习历史便失去了其原本的用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这样的收尾,既精练又简洁,短短几句话,既深化了课堂,也使“微课”回味无穷。

三、把握好语言、语速与线索

所有的课包括常态化大课堂教学课和“微课”,都要求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逻辑性强、简单明了,但“微课”教学却比其他的课堂教学在语言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反复讲同一句话,更不能穿插其他跟讲授知识点无关的东西。因此,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而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则不一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往往会有一些教材以外知识的补充。同时,“微课”是事先录制好再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的。因此在录制的过程中,教师语速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人的声音通过机器播放出来时有时会失真,特别是语速过快,更会导致语音模糊不清,对学生的理解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采用间断停顿,会使声音清晰,如果能做到像汽车站、火车站播音员的那种语速,那这节“微课”的效果会更好。

  录制“微课”,除了要把握好语言、语速外,讲授线索的清晰度也要关注。一般来说,大课堂教学中,有时会有两条甚至是多条线索。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可以把它分成两条线索来讲:一条是清朝政府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斗争,另一条是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斗争。这样讲不会导致课堂条理不清,而且还有效地处理好了教材。但如果在“微课”教学中,这种讲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能会表意不清,适得其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并在这条线索上讲深、讲透,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内容的主干,剪掉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等一些侧枝旁叶。以上这一节的内容,教师只需围绕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即可,就讲一条线索,不必分成两条线索。线索清晰明了,学生理解起来自然就会更容易,“微课”效率也就事半功倍。

关键字: 闻道微课 微课设计
0